便携式移动磁共振诊疗系统
技术描述
磁共振的临床价值体现在,不仅提供更丰富的软组织信息,还具有更大视野、更多模态成像的优点,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医疗健康领域和养老科技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便携式核磁共振继承其技术优势,并以极高的临床响应度,使用场景的灵活度和无可替代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更好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将发展低场便携式磁共振诊疗系统,开发软硬结合的快速鲁棒磁共振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的图像增强和智能诊断辅助系统,改变传统磁共振以设备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影像模式。面向急诊重症和术中磁共振场景,便携式磁共振系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卒中的救治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小于6小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死率及提高患者后生存质量非常重要。便携式磁共振能够提供快速、即时、准确和安全的影像诊断,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老年人梗死部位、大小与时间,为脑梗溶栓疗效、梗死面积、并发症等提供动态评估依据,提升急性脑卒中治疗成效、减轻疾病造成社会卫生经济负担。 第二、重症状态下,患者的病情大多危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行动不便。患者在手术前中后的监测,会带来更高的转移风险。重症手术中存在许多金属器械,便携式MRI的低场磁铁对其他设备的干扰低,极大地节约改造成本。同时便捷的成像让床边成像成为可能,患者能够更早接受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技术优势
1. 本项目首要临床应用目的是随时随地进行急性脑卒中、脑损伤等的快速诊断与动态评估。核心技术竞争点在于快速鲁棒的多对比度成像技术的研发,尤其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开发和临床诊断级图像质量的优化。本团队拥有十余项核心专利,具有独有的快速无畸变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AI赋能图像增强和智能诊断技术等。 2. 目前同类产品有国外头部品牌Swoop(美国Hyperfine公司),国内头部品牌包括广东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CUTATM Elfin小精灵和中科微影(泰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可移动式头颅MRI。美国Hyperfine公司由于磁体设计缺陷通过7次FDA软件升级才获取临采级扩散加权成像图像,也未进入中国市场。ACUTATM Elfin小精灵产品为封闭式设计,重量大,移动性受限,同时无法满足术中磁共振场景。而另一款中科微影MRI无DWI这一关键序列技术,急性脑梗的快速识别与诊断无从谈起。我们项目深耕临床需求,发展独有的快速精准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智能诊疗系统,未来也将联邦学习、虚拟医生和云端大数据处理结合在一起,建立新的医疗服务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未来占领小型化磁共振系统50%以上的市场。
效果指标
1、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 便携式磁共振拥有千亿级蓝海市场,卒中中心是脑卒中的一种新型就诊模式,整合神经科、急诊、重症、康复、护理、医技等学科医疗资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开通的快速诊疗通道,保证第一时间确诊病情,最短时间进行救治,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要求大力推进卒中中心建设,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据统计,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0935个,其中医院365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790个。截至2023年最新数据,全国已建成三级医院卒中中心604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1253家,另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卒中中心有待进一步建设。为推动卒中的规范诊疗,每一家设置卒中中心、神经科、急诊科、重症科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原则上都有必要配备便携式磁共振。本产品开发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平台高,起点好,附属医院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以附属医院为中心,由三甲医院向基层医院,从上海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地区辐射,有利于产品的持续推广。以全国800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每家一台便携式磁共振设备、每台100~200w计算,高达800~1600亿。此外,一方面产品维护与美国Hyperfine公司收费模式类似,本产品设备购买后,按年或月缴纳订阅费,用于产品维修、保养和软件更新服务,同时有利于产品持续收益。另外一方面,每次使用本产品为患者进行扫描时,可配套使用一次性耗材,用于患者头部固定、减少运动伪影、改善图像质量等。后续可进一步配套低场强便携式磁共振专用钆造影剂,用于增强相扫描。上述耗材均可产生持续收益。 2、延伸推广和拓展 除应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神经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床边诊断之外,本产品未来可在以下场景进一步推广应用:①健康体检机构:受限于设备本身的高额成本,目前开展常规体检的机构大多未配置磁共振机器或未包含磁共振检查项目。本产品相对较低的购买成本有利于体检机构进行采购以及头颅磁共振项目的开展筛查;此外,磁共振无电离辐射,可安全应用于儿童及孕妇,客户也愿意接受更优质的全套体检服务;②急救系统车载:一般实用救护车的额定载重约1000~2000公斤,本产品整体重量约700公斤,去除急救医疗人员、器械等重量后,本产品完全可以实现车载化,为120急救提供更加完整可靠的头颅评估手段;③商业及军工舰载:本产品整体重量相对轻,体积相对小,且对周围磁场或金属干扰要求低,完全可以实现商业邮轮或军用医疗舰搭载,结合产品自带的AI辅助软件系统,为旅游乘客或部队士兵配备及时的神经系统突发病、外伤等检查和自动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④宠物医疗机构:本产品可进一步推广用于宠物的医学诊断,为患病宠物提供更为准确的头颅疾病评估。